雖然這陣子無法上山,但還是很多人很關心水情,而這幾天預報總算有些好消息,未來一週觀察重點包括:
- 前期高壓仍持續籠罩、鋒面偏北
- 下週起高壓勢力將逐漸東退,適合梅雨鋒面形成條件也逐漸成形
到了六月上旬都還有適合梅雨鋒面在台灣附近形成、徘徊的機會。水情仍嚴峻,但我們還沒放棄希望!
最近幾天在高壓的持續籠罩下,台灣每天的天氣型態都差不多,高溫炎熱、僅山區午後有零星熱對流發展,以及東半部沿海迎風面對流。
以前兩天(5/18-19)來說,相信不少雙北、基隆的朋友有感受到午後雷陣雨的洗禮,原因是北方鋒面稍微靠近台灣、高壓較弱,天氣為過去一週間較不穩定的時候。

但即便是這樣,雨還是沒有下在急需用水的水庫集水區
如圖一所示,先不討論東半部的降雨,大部分的與其實是下在台北都會區,包括翡翠、新山水庫,其他除了日月潭水庫大約有20毫米、霧社(萬大)水庫大約有50~60毫米左右的降雨,石門、寶山、德基、曾文水庫等,其實都沒下什麼,水庫水位還在持續下探,要靠這幾天的午後熱對流補些水還是不能期待的。
不過誠如過去幾週模式所預期的,大約在五月底後高壓勢力有逐漸退卻的跡象,除了午後熱對流的活動將增加外,北方鋒面、南方西南季風進入到南海、西北太平洋及台灣一帶的機會也將提高。

圖二是本週一(5/17)歐洲系集模式的未來數週預報,
箭頭代表週間平均地面風,其中上方的圖就是自五月上旬至今整個東亞、南海、西北太平洋大致的大氣配置,台灣之所以好天氣連發、如此高溫炎熱主要就是受到很強的太平洋高壓籠罩(以紅色粗線表示,為500百帕5880線)所致,北方鋒面下不來、南方的西南季風也進不來,台灣一帶甚至被紅色細線框起來(代表異常多的日照時數)與被標示為黃綠色區域(代表地表溫度異常偏高)(今天會有更新一報出爐,但要明早才能看)
這樣的太平洋高壓形態到了五月的最後一週後會有所轉變,一直到六月上半月,太平洋高壓東退南移,西南季風才有機會吹進南海至台灣一帶,如果北方系統也配合得上,就有機會在台灣附近形成較典型的梅雨鋒面。不過當然,預報時間還早,需要再觀察,萬一北方活動不如預期,可能也只是西南季風在影響台灣的天氣,只是相較五月來說,這樣的大氣配置已經好很多了。
在未來7-10的高山天氣預報方面

今天以前,歐美兩大模式對下週北方鋒面南下影響台灣的情況一直在調整,今天的最新模式預報好不容易顯示兩者有了比較一致的結果。
在下週一下半天至週三(5/24-26)會先有一道鋒面南下,屆時天氣會變得較為不穩定,但這波配置還不是很完整的梅雨鋒面,西南風還沒吹進來,只能算前菜。
週四~週五(5/27-28)之間又恢復較為穩定的型態,但週六日(5/29-30)兩大模式目前都有預報較典型的梅雨鋒面將南下影響全台灣(如圖三所示),這樣子對中南部的水情才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雖然時間還久、模式對於鋒面影響台灣的時間也還有一些落差,但這已經是今年梅(沒)雨季以來10天內預報看到最好的結果了,這也會是未來幾天也一直會是持續觀察、追蹤的重點。
以上綜整,高壓將強勢到本週末,下週起高壓將逐漸減弱東退,北方鋒面跟南方西南季風逐漸回到台灣的舞台,在五月的尾巴到六月初有可能入梅,一直到六月上半月大環境還算適合梅雨鋒面在台灣附近形成、徘徊。下週至六月中以前的降雨情形對台灣的水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