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700Z一週天氣分析: 過去兩天模式在第二號颱風的部分做了一些修正,但整體來說還是對台灣沒什麼太大影響。
未來一周仍可分為 17-18日為殘餘的華南水氣袋影響時期、 19-24日(前後)為北方乾冷空氣影響時期(但22日前後可能有颱風外圍水氣影響,視颱風位置而定)、 25日以後華南雲雨帶南下影響時期(變數仍大)。
昨夜到今日上午如模式所預期,在北方槽線系統的帶動下有一波較深厚的華南水氣南下,影響中北部山區,今(17日)蠻多山區都呈現霧鎖狀態,例如雪山群峰、合歡群峰、南胡群峰,甚至連北部低海拔地區都降下陣雨。
相較於前幾日的預報評估,雖大體來說華南雲霧帶南下的趨勢沒有太大差異,但模式昨天預報修正的較為深厚,所以大霧及降雨的情形會較前幾天評估來的多一些,但仍在預期可接受範圍內,這也顯示了春天諸如此類的短波系統須持續追蹤的重要性。不過下半天起仍如原本模式所預期的,華南來的水氣量通過並逐漸減少,大部分山區再度恢復午後有熱力雲在山頭上的情況,甚至部分西風背風區的山區已放晴,但直到隔日(17日)還是有部分殘餘水氣,為一大環境逐漸轉好的過渡時期,故今晚至明日的情況雖主要水氣帶已通過,部分山頭可能還是會被比較局部的地形雲所籠罩,但基本原則還是把握晚間至上午間的空檔會較容易看到風景,太陽出來以後在熱力作用的影響下還是會有熱力雲開始長在山頭,局部地區有午後陣雨的訊號(特別是南部山區)。
19日以後仍然開始受到第二號颱風及北方深槽帶動南下的乾冷空氣影響,山區大環境水氣又將大幅減少,轉為穩定的午後多雲型態。
而至於第二號颱風,過去兩天的預報顯示路徑有稍微西修的可能,目前主要預報指出其接近菲律賓以後在呂宋島東北角擦過、往東北轉的機率較高,因此相較於前幾天的預報來說更靠近台灣一些,但這個季節如果颱風不越過巴士海峽中線,對西半部的降雨仍可說是零貢獻,因此還是不能期待他能為台灣帶來多少水氣,不過EC目前預測在下週四(22日前後)相較於NCEP-GFS的預報更為靠近台灣,其外圍環流有機會影響到中央山脈稜線以東的地區,但此部分模式尚未有收斂結果,需再觀察,整體來說目前看起來19-24日仍屬於北方乾空氣的影響時期。到了25日以後,EC與GFS都有指出在颱風遠離後可能有下一波華南雲雨帶南下影響台灣,且所挾帶的水氣量會較最近幾波還多,屆時再持續觀察。